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 China Provinci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Estimated
屈小娥
摘要(Abstract):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分省看,广东、海南、青海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其余省份均远离前沿面。回归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占比重、研发强度、政府环境保护力度及企业环境管制能力都对提高环境TFP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则对环境TFP的提高起阻碍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环境约束;SBM模型;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A790121);; 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新兴前沿、学科综合交叉类科研项目”;; 中国省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优化设计(项目编号:Sk2010045)
作者(Author): 屈小娥
DOI: 10.13269/j.cnki.ier.2012.01.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Hailu,A.,Veeman,T.S.,2011,“Non_parametric Productivity Analysis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An Application tothe Canadian pul Pand Paper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3(3):605—616.
- [2]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2):263—296.
- [3]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5):46—53.
- [4]岳书敬,刘朝明.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6(4):90—96,127.
- [5]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9—32.
- [6]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52—61.
- [7]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2):55—66.
- [8]吴延瑞.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8(3):827—842.
- [9]朱承亮,岳宏志,李婷.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85—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52—63.
- [10]王志平.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33—43.
- [11]郭玉清,姜磊.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7):38—52.
- [12]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4—16.
- [13]林勇,张宗益.中国经济转型期技术进步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7):73—85.
- [14]吕冰洋,余丹林.中国梯度发展模式下经济效率的增进:基于空间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60—72.
- [15]吴军.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17—27.
- [16]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64—78.
- [17]李胜文,李新胜,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36(2):59—68.
- [18]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1):47—57.
- [19]Murty,S.,Russell,R.,2002,On Modeling Pollution Generating Technologies University of Colifornia-Riverside,Working Paper Series,No.14.
- [20]Hailu,A.,Veeman,T.S.,2000,“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the Canadian Pul Pand Paper In-dustry,1959—1994:An Input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40,251—274.
- [21]Tone,K.,2001,“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30):498—509.
- [22]Tone,K.,2004,Dealing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in DEA:A Slack-based Measure(SBM)Approach,The OperationsResearch Society of Japan.
- [23]张军,吴桂英,张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 [24]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2):46—54.
- [25]徐盈之,吴海明.环境约束下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34—44.
- [26]杨文举.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地区工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9—34.
- [27]吴军,笪凤媛,张建华.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J].统计研究,2010(1):83—89.
- [28]王群伟,周德群,周鹏.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1):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