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Policy after WTO Accession
郭克莎
摘要(Abstract):
加入WTO后工业品进出口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 ,总体上说将促进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 ,但在不同的阶段将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期间 ( 2 0 0 5年之前 )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继续推进 ;在 2 0 0 5~ 2 0 1 0年期间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相对缓慢 ;到 2 0 1 0~ 2 0 2 0年期间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结构政策的主线依然是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重点是促进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积极推进产业比较优势的转换 ,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增强
关键词(KeyWords): 加入WTO;工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政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郭克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这里考虑了1998年以后工业统计口径调整(即由原来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调整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口径)的影响。
- 1998年以后工业统计口径由原来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转变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可能会对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比重计算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在制造业总量的统计中减少了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的数字,而这些规模以下企业的产业技术密集度明显较低)。但由于原来的独立核算企业中规模以下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所带来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
- 我们按产业的不同技术密集度将制造业产业划分为高(技术)密集度、中(技术)密集度和低(技术)密集度三类产业,而按产业的技术水平差异将制造业产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
- ①虽然进口设备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其价格水平与国产设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难怪有一个小故事被用来说明“比较优势”不容易被理解的情况。据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曾受到数学家斯坦尼斯劳·乌拉姆的挑战,乌拉姆要萨缪尔森“在所有社会科学中找出一个既能够成立(true)又并非微不足道(non-trivial)的命题。”萨缪尔森花了几年时间才找到答案,这就是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萨缪尔森说,“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不需在数学家面前争论;关于它并非微不足道这一点,成千上万的重要和智慧人士都进行过验证,那些人自己从未能掌握这一学说,或是在这一学说解释给他们听后都不相信。
-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从而非熟练劳动力供给近于无限的现实,使很多地区的生产工人工资被控制在很低水平,甚至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打工者的基本报酬几乎没有多少变化。但是,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不断上升,政府有责任通过必要的政策以至强制性的措施,相应提高最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水平,这既是提高社会消费基础,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以支持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缩小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
- 参见《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15日。
- 从经济学角度看,任何生产要素的短缺都会导致其价格昂贵,而昂贵则成为经济活动的现实制约
- [1]郭克莎,等.差距与赶超———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 [2]郭克莎.工业增长质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 [3]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 [4]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我国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 [5]李小年,唐小波.WTO与工业品贸易争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6]李雪松,阿杨·雷炯.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前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 [7]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 [8]刘力,等.入世后的中国外资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 [9]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二、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02.
- [10]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贸易走向未来———WTO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11]王允贵.WTO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 [12]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 [13]Greenaway,D .andChrisMilner(1993),TradeandIndustrialPolicyinDevelopingCountries.TheMacMillanLTD .
- [14]Ianchovichina,E .andW .Martin(2001),TradeLiberalizationinChina’sAccessiontotheWorldTradeOrganiza tion,WorldBank.
- [15]Ianchovichina,E .,W .MartinandE .Fukase(2000),ComparativeStudyofTradeLiberalizationRegimes:TheCaseofChina’sAccessiontotheWTO ,PaperpresentedattheThirdAnnualConferenceonGlobalTradeAnalysis(Mel bourne,Australia).
- [16]Lejour,A .(2000),ChinaandtheWTO :TheImpactonChinaandtheWorldEconomy,PaperpresentedattheThirdAnnualConferenceonGlobalTradeAnalysis(MelbourneAustralia).
- [17]Martin,W .,Dimaranan,B .,Hertel,T .andE .Ianchovichina(2000),TradePolicy,StructuralChangeandChina’sTradeGrowth,WorkingPaperNo.64,StanfordInstituteforEconomicPolicyResearch,Stanford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