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Marketization level,industrial polic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逯东,朱丽
摘要(Abstract):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这是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基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促进了受该政策支持企业的创新,但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国有企业中,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均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机制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创新。结论丰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拓展了对产业政策有效实施外部约束条件的认识,对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市场化程度;企业创新;政府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21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1620107005)
作者(Author): 逯东,朱丽
DOI: 10.13269/j.cnki.ier.2018.02.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20.
- [2]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 [3]干春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2):1-10.
- [4]刘海云,毛海欧.国家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VC地位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8):44-53.
- [5]李邃,江可申.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科研管理,2011(2):44-51.
- [6]巫强,刘蓓.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6):41-49.
- [7]吴俊,黄东梅.研发补贴、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J].科研管理,2016(9):20-27.
- [8]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等.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J].经济研究,2015(6):147-161.
- [9]陆国庆,王舟,张春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4(7):44-55.
- [10]王宇,刘志彪.补贴方式与均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3(8):57-69.
- [11]姚潇颖,卫平,李健.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科研管理,2017(8):1-10.
- [12]樊霞,赵丹萍,何悦.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2):33-39.
- [13]HOLMSTROM B.Agency costs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89,12(3):305-327.
- [14]陈修德,秦全德,吴小节,等.市场化改革与企业研发效率动态演进——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4(10):1488-1497.
- [15]杨飞.制度质量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1997~2009年制造业数据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5):93-103.
- [16]张攀,吴建南.政府干预、资源诅咒与区域创新——基于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7(1):62-69.
- [17]AGHION P,DEWATRIPONT M,DU L,et al.Industrial policy and competition[R].Working paper f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Harvard University,2012.
- [18]黄先海,宋学印,诸竹君.中国产业政策的最优实施空间界定——补贴效应、竞争兼容与过剩破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5(4):57-69.
- [1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7-18.
- [20]肖兴志,姜晓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基金投向:传统转型企业还是新生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28-140.
- [21]ANTON J J,GREENE H,YAO D A.Policy implications of weak patent rights[J].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economy,2006,6:1-26.
- [22]DOSI G,MARENGO L,PASQUALI C.How much should society fuel the greed of innovators?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ppropriability,opportunities and rates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6,35(8):1110-1121.
- [23]LEE K,LIM C.Technological regimes,catching-up and leapfr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1,30(3):459-483.
- [24]STEINMUELLER W E.ICTs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leapfrogging by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1,140(2):193-210.
- [25]PRUD'HOMME D.Dynamics of China's provincial-level specialization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16,45(8):1586-1603.
- [26]MONTMARTIN B,HERRERA M.Internal and external effects of R&D subsidies and fiscal incentives:empirical evidence using spatial dynamic panel models[J].Research policy,2015,44(5):1065-1079.
- [27]RADAS S,ANIC'I D.Evaluating additionality of an innovation subsidy program targeted at SMEs:an exploratory study[J].Croatian economic survey,2013,15(1):61-88.
- [28]王刚刚,谢富纪,贾友.R&D补贴政策激励机制的重新审视——基于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17(2):60-78.
- [29]高莉.科技创新市场化的专利制度回应[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69.
- [30]SHLEIFER A.Understanding regulation[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5,11(4):439-451.
- [31]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65-266.
- [32]LI H B,MENG L S,WANG Q,et al.Political connections,finan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87(2):283-299.
- [33]PONCET S,STEINGRESS W,VANDENBUSSCHE H.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China:firm-level evidence[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3):411-422.
- [34]张杰,陈志远,杨连星,等.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J].经济研究,2015(10):4-17.
- [35]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究,2011(5):171-183.
- [36]YANG L,MASKUS K 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xpor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90(2):231-236.
- [37]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8(7):26-38.
- [38]孙早,席建成.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升级还是短期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5(7):52-67.
- [39]陈冬华,李真,新夫.产业政策与公司融资——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C]//2010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10.
- [40]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60-73.
- [41]袁建国,后青松,程晨.企业政治资源的诅咒效应——基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139-155.
- [42]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10-215.
- [43]孔东民,刘莎莎,王亚男.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J].经济研究,2013(2):55-67.
- [44]黎文靖,李耀淘.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5):122-134.
- [45]肖兴志,王伊攀.政府补贴与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决策——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9):148-160.
- [46]王红建,李青原,邢斐.金融危机、政府补贴与盈余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4(7):157-167.
- [47]MORA R,REGGIO L.Didq:a command for treatment-effect estimation under alternative assumptions[J].Stata journal,2015,15(3):796-808.
- [48]钟覃琳,陆正飞,袁淳.反腐败、企业绩效及其渠道效应——基于中共十八大的反腐建设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6(9):161-176.
- [49]党力,杨瑞龙,杨继东.反腐败与企业创新:基于政治关联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5(7):146-160.
- [50]卢盛峰,陈思霞.政府偏袒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中国的准自然实验[J].管理世界,2017(5):51-65.
- [51]范子英,田彬彬.税收竞争、税收执法与企业避税[J].经济研究,2013(9):99-111.
- [52]许年行,李哲.高管贫困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J].经济研究,2016(12):133-146.
- [53]江轩宇,申丹琳,李颖.会计信息可比性影响企业创新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7(4):82-92.
- [54]郭晓丹,宋维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时机选择:领军还是跟进[J].中国工业经济,2011(5):119-128.
- [55]史永东,王谨乐.中国机构投资者真的稳定市场了吗?[J].经济研究,2014(12):100-112.
- (1)不同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产业政策对特定行业企业的扶持[2,40],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是对拥有特定技术企业的扶持,因此,对企业是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激励对象的判断是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或主要产品而非按证监会分类的企业所属行业。
- (2)包括国务院2010年10月1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7月9日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
- (3)在2007年之前,我国研发费用都是费用化处理,而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准则让企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新准则的实施将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意愿。为了消除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07年。而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又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 (4)参考黎文靖和郑曼妮[40]的样本数据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