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以我国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The Entry Regulation and Its Performance of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y——Example of Handset Licence System in China
张晔
摘要(Abstract):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入管制模型,并以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本文发现,与认为进入管制容易引发垄断低效率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开放经济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初期由于外部性和高风险而导致本国企业进入不足;进入管制能够为先驱企业提供某种"专利"租金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产量,降低价格,增加社会总剩余。从长期来看,进入管制存在成本和容易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影响产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管制。另外,建立明确的竞争程序和规则来挑选进入者也是提高管制绩效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KeyWords): 新兴战略性产业;进入管制;风险;外部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0535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部地区外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6AJL005)的资助
作者(Author): 张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2]杰弗里.卡林纳.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M]//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译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3]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 [4]SUZUMURA K.Competition,commitment and welfa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 [5]植草益,等.日本的产业组织(中译本)[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6]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 [7]金滢基,马俊.政府在获得技术能力方面的作用:对东亚石化工业的案例分析[M]//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译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 [8]SHAPIRO C.Strategic behavior and R&D competition.Mimeo,Princeton University,April,1984.
- [9]艾维纳什.迪克西特.贸易政策:一个研究日程表[M]//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译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3]赛迪顾问公司(CCID):《1999—2000年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状况》,2000年9月。
- [4]赛诺市场调查公司:《中国移动电话市场月度调查报告》,1998年12月。
- [6]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转引自《2006年手机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北京世纪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7]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转引自《2006年手机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北京世纪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8]数据来源:《中国通信年鉴2004》,北京:中国通信年鉴编辑部。
- [9]朴来淳:《中国手机市场分析与中国手机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毕业论文,2005。
- [10]详见《中国企业家》2005年06月09日的报道:“国内手机库存危机思考”。
- 11详见《上海证券报》2007年12月05日的报道:“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再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