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研究
卢福财,高跃华
摘要(Abstract):
我国煤炭产业是最为典型的过度竞争产业之一。煤炭产业过度竞争不仅造成煤炭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煤炭资源的破坏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全行业亏损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经济秩序混乱 ,而且对煤炭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其它产业的技术进步、我国产业结构的逻辑演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都造成了不利影响。煤炭产业作为自然垄断的资源开采型产业 ,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里出现过度竞争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与我国能源的自然构成状况有关 ,又与管理制度、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关 ,更主要的是后者。解决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各种煤炭企业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 ,克服无序的、不公平的竞争 ,以形成煤炭产业的有效竞争市场
关键词(KeyWords): 煤炭产业;过度竞争;资源配置;对策措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卢福财,高跃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人民日报》,2001.12.29。
- 《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第3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 《煤炭大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 原毅军、丁永健:《产业过度进入问题研究述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3.15-18。
- 曹建海:《过度竞争论》,人大出版社,2000年11月。
- 2001年出现全行业整体扭亏,是国家以行政手段采取强行措施进行关井压产后,出现的暂时现象。
- 曾培炎主编《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1.3。
- 参见刘世锦、冯飞主编《1999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 美国百万吨死亡率为0.03(消灭重大事故),波兰为0.23,印度为0.5,俄罗斯为0.7,南非为0.23
- 张宝明在全国煤矿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12.20。
- ①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经济发展、交通与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 ①[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2版第1013页
- ①有效竞争,是指产业组织处于既能够保持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适度竞争,又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即可以兼容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竞争。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可知,有效竞争市场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市场结构:(1)尽管市场上的卖主数目足以完全消除单个企业对价格的影响,但要达到和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2)企业规模比较均等,单个企业不能操纵市场;(3)不存在人为的企业进入或退出的障碍。2企业行为:(1)企业独立做出价格、产量和营销决策,不存在串谋;(2)企业不能使用提高效率以外的方法来消除和排挤竞争对手。3经济绩效:(1)利润不高于在其他行业从事同等风险程度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获取的水平;(2)促销开支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在适度范围之内;(3)企业经营具有效率,不能长期保护缺乏效率的企业;(4)企业对技术进步能及时做出反应
- [1]曹建海.过度竞争论[M]北京:人大出版社,2000,11.
- [2]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 [3]胡鞍钢,吕永龙.能源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3.
- [4]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人大出版社,1995,1.
- [5]N .GregoryMankiw.《PrinciplesofEconomics》,TheDrydenPressHarcontBraceCollegePublishers,1998.
- [6]汪丁丁.资源经济学若干前沿课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7]《中国煤炭工业年鉴1997》
- [8]《中国经济数据分析》2000,11.
- [9]张伟,阎虹.理性进入和退出走出微利经济[J]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J]2001,(1)
- [10]赵英.中国产业政策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
- [11]周光召.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5.
- [12]曾培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