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Modes of Distribution of Government R&D Subsidy on the Innov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巫强;刘蓓;
摘要(Abstract):
本文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的不同发放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定额补贴由于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所以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它不如比率补贴有效。本文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接受的定额研发补贴对其创新产出,即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上市公司上期的技术进步和当期研发投入会正向显著增加其创新产出。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改变普遍使用的定额研发补贴方式,以比率研发补贴来代替定额研发补贴,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出。
关键词(KeyWords):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补贴方式;定额补贴;比率补贴;创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研究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101);;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2014年第4期应急管理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作者(Authors): 巫强;刘蓓;
DOI: 10.13269/j.cnki.ier.2014.06.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肖曙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的劳资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2):100—109.
- [2]郭晓丹,宋维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入时机选择:领军还是跟进[J].中国工业经济,2011(5):119—128.
- [3]郭晓丹,刘海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分布与创新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3(11):23—30.
- [4]杨以文,郑江淮,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6):15—25.
- [5]贺正楚,吴艳,张蜜,文先明.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2(12):177—178.
- [6]余江,陈凯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与挑战——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角度[J].科学学研究,2012,30(5):682—695.
- [7]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个大类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1):015.
- [8]Lach,S.,2002,“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Evidence from Israel”,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50(4):369—390.
- [9]Wallsten,S.J.,2000,“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industry R&D Programs on Private R&D:the Case of the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1(1):82—100.
- [10]姜宁,黄万.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7):28—33.
- [11]Antonelli,C.,1999,“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3(2):243—260.
- [12]Busom,I.,2000,“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D Subsidies”,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9(2):111—148.
- [13]Aerts,K.,Czarnitzki,D.,2004,Using Innovation Survey Data to Evaluate R&D Policy:The Case of Belgium,ZEW-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04—055.
- [14]Lee,M.H.,Hwang,I.J.,2003,“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R&D Investment:An Empirical Study Comparing Korea's IT Industry with Its Non-IT Industry”,ETRI journal,25(4):258—265.
- [15]钱昇,武健.政府补贴对知识溢出条件下竞争企业R&D合作收益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7,28(6):165—169.
- [16]朱云欢,张明喜.我国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影响的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0(5):77—81.
- [17]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10(3):1375—1400.
- [18]肖兴志,王伊攀,李姝.政府激励、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60家上市公司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3(12):26—33.
- [19]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87—98.
- [20]邵敏,包群.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7):70—82.
- [21]Aerts,K.,Schmidt,T.,2008,“Two for the Price of One?Additionality Effects of R&D Subsidies:A Comparison between Flanders and Germany”,Research Policy,37(5):806—822.
- [22]刘虹,肖美凤,等.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2(4):19—28.
- [23]郭晓丹,何文韬.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R&D补贴信号效应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9):88—93.
- [24]郭晓丹,何文韬,肖兴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补贴、额外行为与研发活动变动[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63—69.
- [25]王宇,刘志彪.补贴方式与均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3(8):57—69.
- [26]史安娜,李兆明,黄永春.工业企业研发活动与政府研发补贴理念转变——基于演化博弈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3,1(5):12—17.
- [27]Pepall,L.M.,Richards,D.J.,1994,“Innovation,Imitation,and Social Welfare”,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60(3):673—684.
- [28]Aghion,P.,Dewatripont,M.,Du,L.,et al.,2012,Industrial Policy and Competition,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18048.
- 1 因为厂商1和2对称,所以可任意假设厂商1或2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从事原始创新,这不影响本文结论。
- 2 东方财富网是国内访问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财经证券门户网站之一,其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总结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较好解决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导致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难题。
- 3 部分上市公司披露政府补贴信息不完整,我们就直接采用政府补贴总金额来衡量其获得的研发补贴。考虑我国各级政府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其创新,所以这种近似处理方法也有一定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