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研发投入与融资约束视角Does digital economy industrial policy 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 Taking account of R&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蔡晓陈,陈静宇
摘要(Abstract):
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滞后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此外,分位数回归发现,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本来就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受到的产业政策促进作用强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产业政策促进了数字经济硬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却抑制了软件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要因企因地设计产业政策,避免造成行业内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关键词(KeyWords):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模型;研发投入;融资约束;异质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A06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790002);;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资助项目(2022)
作者(Author): 蔡晓陈,陈静宇
DOI: 10.13269/j.cnki.ier.2023.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50(2):61-74.
- [2]钱雪松,康瑾,唐英伦,等.产业政策、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8):42-59.
- [3]刘毓芸,程宇玮.重点产业政策与人才需求——来自企业招聘面试的微观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6):65-79.
- [4]戴小勇,成力为.产业政策如何更有效: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与加成率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42(3):69-93.
- [5]KRUGMAN P.New theories of trade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2):343-347.
- [6]LIN J,CHANG H J.Should industrial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form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efy it?A debate between Justin Lin and Ha-Joon Chang[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9,27(5):483-502.
- [7]ADES A,TELLA R D.National champions and corruption:some unpleasant interventionist arithmetic[J].The economic journal,1997,107(443):1023-1042.
- [8]王克敏,刘静,李晓溪.产业政策、政府支持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17(3):113-124+145+188.
- [9]刘玉斌,赵天宇,郭树龙.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产业经济研究,2023(1):73-85+142.
- [10]李娅,官令今.规模、效率还是创新:产业政策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效果的研究[J].经济评论,2022(4):39-58.
- [11]邓荣荣,吴云峰.有福同享: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包容性增长[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5(1):3-18.
- [12]孔东民,陶云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投资——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科学,2023(2):106-124.
- [13]朴英爱,周鑫红,于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发支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23(1):70-79.
- [14]潘凌云.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2025》颁布的准自然实验[J/OL].经济学报,2022:1-21[2023-02-06].https://doi.org/10.16513/j.cnki.cje.20220927.005.
- [15]周燕,潘遥.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交易费用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19,35(10):133-149.
- [16]史丹,李少林.排污权交易制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测度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20(9):5-23.
- [17]石大千,丁海,卫平,等.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J].中国工业经济,2018(6):117-135.
- [18]任胜钢,郑晶晶,刘东华,等.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5):5-23.
- [19]耿子健,蔺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现代管理科学,2022(6):148-156.
- [20]王军,张毅,马骁.数字经济、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研究,2022,33(11):10-26.
- [21]赵巍.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与门槛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11):15-26.
- [22]张英浩,汪明峰,崔璐明,等.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市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地理,2022,42(9):33-42.
- [23]蔡晓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周期性——基于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差异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2(6):8-16+59.
- [24]朱军.技术吸收、政府推动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17(1):5-24.
- [25]田磊,陆雪琴.减税降费、企业进入退出和全要素生产率[J].管理世界,2021,37(12):56-73.
- [26]姜永宏,蒋伟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14(9):109-121.
- [27]徐盈之,赵豫.中国信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45-52.
- [28]马红旗,申广军.产能过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基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分析[J].世界经济,2020,43(8):170-192.
- [29]胡亚茹,陈丹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兼对“结构红利假说”再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2):136-154.
- [30]杨勇.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J].世界经济,2008(10):46-55.
- [31]朱沛华,陈林.工业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基于中国制造业的拟蒙特卡洛实验[J].中国工业经济,2020(7):24-42.
- [32]陈丰龙,徐康宁.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5):44-56.
- [33]李兴华,秦建群,孙亮.经营环境、治理结构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4(1):57-68.
- [34]王杰,刘斌.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3):44-56.
- [35]林毅夫,向为,余淼杰.区域型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8,17(2):781-800.
- [36]翟祥龙.关于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1991(5):10-15.
- [37]陈洋林,宋根苗,张长全.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评价——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18(8):80-86.
- [38]任曙明,吕镯.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0-23+187.
- [39]MAO J,TANG S P,XIAO Z G,et al.Industrial policy intensity,technological change,and productivity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Research policy,2021,50(7):104287.
- [40]韩超,肖兴志,李姝.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不同政策与作用路径是否存在影响差异?[J].财经研究,2017,43(1):122-133+144.
- [41]KUMBHAKAR S C,LOVELL C A K.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 [42]World Bank Group.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6:digital dividends[M].Washington,DC: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6.
- [43]SCHUMPETER J,BACKHAUS U.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BACKHAUS J.Joseph Alois Schumpeter:entrepreneurship,style and vision.Boston,MA:Springer US,1934:61-116.
- [44]CHEN Y M,SCHWARTZ M.Product innovation incentives:monopoly vs.competi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2013,22(3):513-528.
- [45]周晓辉.数字经济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22.
- [46]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 [47]黄勃,李海彤,江萍,等.战略联盟、要素流动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管理世界,2022,38(10):195-211.
- [48]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48(4):4-15+29.
- [49]邵宜航,步晓宁,张天华.资源配置扭曲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再测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3(12):39-51.
- [50]ACHARYA V,XU Z X.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innovation:the case of public versus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7,124(2):223-243.
- [51]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52]吴敏,曹婧,毛捷.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J].经济研究,2022,57(1):107-121.
- [53]YU M J.Processing trade,tariff reductions and firm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The economic journal,2015,125(585):943-988.
- [54]李焰,秦义虎,张肖飞.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J].管理世界,2011(1):135-144.
- [55]蔡庆丰,陈熠辉,林焜.信贷资源可得性与企业创新:激励还是抑制?——基于银行网点数据和金融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10):124-140.
- [56]姜付秀,石贝贝,马云飙.信息发布者的财务经历与企业融资约束[J].经济研究,2016,51(6):83-97.
- [57]HADLOCK C J,PIERCE J R.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909-1940.
- [58]JACOBSON L S,LALONDE R J,SULLIVAN D G.Earnings losses of displaced worke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4):685-709.
- [59]宋颜群,李坤望,胡浩然.中国反垄断规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23,46(4):83-110.
- [60]王若兰,刘灿雷.市场竞争、利润分享与企业间工资不平等——来自外资管制政策调整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42-59.
- [61]范子英,彭飞.“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基于产业互联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7,52(2):82-95.
- [62]张莉,朱光顺,李世刚,等.市场环境、重点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差异[J].管理世界,2019,35(3):114-126.
- [63]李振洋,白雪洁.产业政策如何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鼓励型政策和限制型政策协同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20(6):28-42.
- [64]喻坤,李治国,张晓蓉,等.企业投资效率之谜:融资约束假说与货币政策冲击[J].经济研究,2014,49(5):106-120.
- [65]ALLEN F,QIAN J,QIAN M J.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57-116.
- [66]钞小静,王宸威.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4):109-122.
- [67]田正.日本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组织特征与全要素生产率[J].现代日本经济,2016(6):41-53.
- 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数字经济”。
- ②根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I6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I64)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
- ③囿于篇幅,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展示,备索。
- ④囿于篇幅,引入省份固定效应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展示,备索。
- ⑤囿于篇幅,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展示,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