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2013, No.65(04) 21-2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波特假说的滞后性和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果的检验
The Hysteresis of Porter Hypothesis and the Optimal Intensity of Regulation——Inspection based on System GMM and the Threshold Effect

李平,慕绣如

摘要(Abstract):

"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在长期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弥补因规制增加的成本,因此发挥规制的创新效应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和门槛回归方法,在低碳视角下检验"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存在的条件并确定最优规制水平。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当期阻碍技术创新,在滞后期促进创新且在滞后二期促进作用最明显;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三重门槛效应,规制强度较低时规制对创新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潜动力,不足以引发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最优规制水平显著促进创新,强度过高时促进作用减弱。

关键词(KeyWords): 低碳视角;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波特假说;门槛效应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发贡献度的动态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内生门限检验”(项目编号:2009ZRB02140);;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金融危机下自主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有效需求视角的分析”(项目编号:2010GXS5D226)

作者(Author): 李平,慕绣如

DOI: 10.13269/j.cnki.ier.2013.04.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