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经济增长

    蔡银寅;杜凯;

    土地、技术、劳动力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发育迟缓,导致获得外生农业技术的成本很高。这样,内生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适时转移就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也会影响到非农部门的经济增长。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农业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评价农业政策的绩效和效率。

    2009年03期 No.4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44 ]
  • 产业内贸易与贸易调整成本——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杜运苏;郭羽诞;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调整成本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导致的经济调整成本要低于产业间贸易,因而,中国应积极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009年03期 No.40 9-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06 ]
  • 基于KMV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闫海峰;华雯君;

    本文利用GARCH模型估计股权价值波动率,用迭代程序估算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以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代替资产价值预期增长率,建立了修正的KMV模型。文中对2006年沪深两市80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KMV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分辨出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用风险的差异,而且能准确地把握上市公司信用质量的变化趋势,至少可提前一年识别上市公司信用质量的恶化。

    2009年03期 No.40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2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75 ]
  •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

    梁平;梁彭勇;黄馨;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刻画了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把创新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贡献较小。

    2009年03期 No.40 23-2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114 ]
  • 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联立方程的估计

    陈红蕾;陈秋峰;

    本文采用Huang and Labys的模型思路,通过建立一个同时包括污染方程与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研究经济、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走势比较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且目前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段,即经济贸易的增长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趋重的格局不利于环境的改善;贸易自由化并未加剧环境的恶化,可以说"污染避难所"假说现阶段在我国不成立。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

    2009年03期 No.40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146 ]
  • 多元化经营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吴明礼;张奇男;

    本文采用2003~2005年相关数据的算术平均数,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其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绩效稳定性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适度的多元化经营对于我国纺织企业在现阶段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2009年03期 No.40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47 ]
  •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孙堂港;

    本文通过对2008年9月30日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了股权激励的63个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对配对样本T值检验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前后各项财务指标有无明显变动,以V的分值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值,引入控制变量,用最小二乘法对企业业绩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并进一步分析是否因采用不同激励标的物、不同股权激励比例对经营绩效产生差异。

    2009年03期 No.4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8 ] |[阅读次数:306 ]
  • 零售商买方势力定义辨析

    吴清萍;忻红;

    本文以斯塔克伯格的市场结构为背景对零售商买方势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并依据买方势力的行使方式进一步区分出买方垄断势力和买方谈判势力,由此导出研究零售商买方势力的两条路径,最后提出这种界定的反垄断政策意义。

    2009年03期 No.4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45 ]
  • 零售业“Big Middle”形成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韩耀;刘宁;晏维龙;庄尚文;

    每一次零售业态变革基本上都与技术、偏好或行为有关:科学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零售服务水平并且降低了零售服务的成本,不同偏好的消费者选择使得不同零售业态的生存获得相应的市场空间,零售商的进入与退出行为的选择导致了特定市场空间中主导零售业态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零售业"Big Middle"的形成机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且依据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从而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下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09年03期 No.40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8 ]
  • 基于增长理论的旅游地经济发展分析

    把多勋;张铁成;

    目前许多地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思考。本文基于增长理论的若干思想,通过增长模型分析了旅游投资、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对旅游地经济长期发展的具体影响,分析认为旅游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旅游组织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地区旅游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3期 No.4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6 ]
  •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

    刘修岩;

    产业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而生、难以分离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产业集聚和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沿着两条分离的路径进行,直到上世纪90初,新经济地理学才开始试图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家们又进行了把原来的静态模型动态化的努力,试图把经济增长和空间集聚放到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将对这一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述评。

    2009年03期 No.40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4 ] |[阅读次数:328 ]
  • 征稿启事

    2009年03期 No.4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