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韩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赖俊平;张涛;罗长远;

    在韩国发展过程中,工资上涨迫使产业升级,淘汰了落后企业和技术,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在动态干中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导致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过渡,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变化,与此同时,R&D的作用逐渐突出,技术获取从依赖引进转变为自主研发。韩国经验可供的借鉴是:(1)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消化成本上涨;(2)加强职工培训,促进新技术采用;(3)调整技术引进政策,重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自主创新;(4)通过产业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等。

    2011年03期 No.5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刘修岩;何玉梅;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2011年03期 No.52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所有制及领导模式下主导厂商兼并行为研究——对我国煤炭业兼并重组方案的评价与启示

    王小芳;纪汉霖;

    本文构建了具有成本差异的主导-跟随厂商兼并模型,分别考察了不同所有制及领导模式下,我国煤炭行业主导厂商兼并的动机与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价格领导模式下,私有的主导厂商有动机且有能力对行业中的全部跟随企业进行兼并,但兼并有损于社会福利;在产量领导模式下,行业整合能改进社会福利,但只有国有主导厂商可能对跟随企业完全兼并,主导厂商与跟随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是影响其兼并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模型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现行的煤炭业重组方案是在既定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下行业进化的必然选择。

    2011年03期 No.5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

    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制造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运用1999~2008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溢出效应,并基于不同要素密集类型制造业和三大经济带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FD I是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产生前向的正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不显著。(2)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前向正溢出效应最强,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生微弱的后向正溢出效应。(3)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产生前向正溢出效应,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地区与之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生后向正溢出效应。

    2011年03期 No.52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基于跨国截面和中美贸易数据的实证

    胡超;张捷;

    基于"服务-制造"这一新形态的国际分工,本文利用2005年跨国截面和中美贸易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经济失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对汇率、(政府、居民)储蓄率、经济增长率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而言,无论是跨国截面还是中美贸易时间序列数据均显示,"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才是导致国际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后危机时代改善国际经济失衡,我国应着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着力改善收入分配,努力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2011年03期 No.52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张浩然;衣保中;

    本文利用中国206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特别是增量结构的快速调整对于城市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在各行业的重新配置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对城市就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基础部门具有较高的就业吸纳能力,而农业、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提升对于我国城市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

    2011年03期 No.52 50-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产业结构均衡的决定及其测度:理论解释及验证

    徐德云;

    本文将产业均衡结构界定为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既定时,国民收入达到最大时的产业结构。产业均衡结构实现的条件是:各产业的相对劳动-收入比都等于1。其经济特征是:(1)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出清;(2)产业之间没有营业利润,收入公平;(3)要素、产品供求结构一致,经济总量达到最大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本文设计了能测定产业结构均衡度的指标,结合我国经验进行了实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1年03期 No.52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损害的实证分析

    杨仕辉;谢雨池;

    以1995~2007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就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的损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统计发现受国外反倾销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等。实证分析表明化学工业、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行业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在化学工业、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未分类产品中存在正向的贸易转移效应,杂项制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否定结案中,杂项制品中存在正向贸易转移效应,塑料橡胶、纺织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

    2011年03期 No.5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储蓄效应研究:1997—2008——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陈崇;葛扬;

    本文利用1997~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房地产价格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区域和省际间实证结果的差异,主要缘于房价对储蓄特殊的影响机理:被动储蓄效应和结构储蓄效应。此外,房价对储蓄的影响还存在间接储蓄效应,这个效应说明房价在短期对储蓄具有正面影响,在长期对经济发展结构具有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中部和西部地区,房价与储蓄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储蓄效应,但东部一些省份的估计结果却显示房价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2011年03期 No.52 72-7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缺乏弹性的非对称性影响

    李村璞;何静;

    本文以商品房销售均价作为房地产价格的代理变量,以货币供应量M2和7天加权同业拆借利率(IBOR)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构建了两个非线性的STR模型,研究了我国2000年2月到2009年12月间的房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所构建的模型解释力较强,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房地产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弹性仅为0.059。因此,房地产价格的变动要以大量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代价,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单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奏效的。

    2011年03期 No.52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评价

    马爱霞;李勇;余伯阳;

    本文构建了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NP的指标权重设定方法,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2001~2009年以来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所降低;我国中药产业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仍处于较低层次。

    2011年03期 No.5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正>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是2003年南京财经大学成立后新组建的学院,其前身是南京经济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占比为88.7%,其中博士26人,另有6人博士在读。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1520人,硕士研究生133人。学院现设有经济系、统计系和经济学基地班3个教学机构,设有经济学、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理论经济学、统

    2011年03期 No.5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