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怎样实现后发国家在技术标准上超越?——以WAPI与Wi-Fi之争为例

    周勤;龚洁;赵驰;

    本文以无线宽带协议中的中国标准(WAPI)与先入标准Wi-Fi竞争为例,讨论后发国家技术标准如何实现对先入标准的超越。已有的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先入标准拥有安装基础优势使其技术容易成为国际标准。但是,本文研究发现对于WAPI这样的后发技术标准而言,质量优势能够弥补用户安装基础的劣势,当质量领先超出临界值时,可以超越先入标准成为事实标准;同时,随着技术开放其兼容性程度提高,临界值将进一步降低,可以加速WAPI成为事实标准。本文构建网络外部性条件下非兼容性与兼容性技术竞争的基础模型与扩展模型,借助仿真验证并扩展上述结论。本文研究结论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标准竞争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中国应该暂缓开放无线通讯网络市场的政策建议。

    2013年01期 No.6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7 ]
  • 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动态演变及特征分析——基于相对净流量指标的测度

    覃成林;熊雪如;

    本文在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性产业转移和集聚性产业转移两种类别概念,并建构了产业转移测度原理和方法。依照该方法,以八大区域为空间体系,分别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动态演变趋势、相对规模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移始终存在,集聚性转移与扩散性转移并存,且有阶段性转换,过程复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有明显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转移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区域间空间关系与经济联系、产业发展阶段、产业要素结构与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

    2013年01期 No.62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3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227 ]
  • 生产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魏楚;余冬筠;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客观认识我国不同产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并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选择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能源六个主要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在估计了各行业1996~2009年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对CO2排放进行分解,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在不同产业内的相对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六大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从1996年的28.13亿吨以年均6.5%的速度增加,2009年排放量增至64.1亿吨,占当年全国和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的83%和21%;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产出规模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足以抵消产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也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影响程度很小。农业和能源部门经济比重的下降有效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产业政策的设计应以控制工业经济规模和比重为重点,同时要结合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2013年01期 No.62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7 ]
  • 新兴产业培育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来自昆山小核酸产业培育模式的启示

    安礼伟;

    随着信息通讯产业的成熟,推动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90年代末逐步消失,在这种背景下,培育新兴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动力成为各国政府的政策趋势。我国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作为政策重点,但是对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以江苏昆山小核酸产业的培育模式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角色,认为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区域而言,新兴产业的培育往往会经历人才、团队、企业到产业的历程,地区政府政策主要角色就是在新兴产业培育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的平台,以集聚要素、构建从研发到商业化的价值链,推动新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和产业化。

    2013年01期 No.62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0 ]
  • 我国出口企业集聚与贸易二元扩张

    叫婷婷;赵永亮;

    基于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口贸易二元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异质性理论对微观企业二元边际的分解模式,创新性地将企业集聚因素纳入基础模型;运用30个制造业出口企业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不同集聚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对贸易二元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集聚总体上有利于贸易二元扩张,而集聚专业化经济具有促进内延边际扩张的作用,多样化经济则更加促进外延边际扩张;同时还发现内资出口企业集聚促进外延边际扩张,而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更有利于内延边际扩张。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强对出口集聚区的产业引导,发挥集聚经济的地方特色,通过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的双重"集聚优势"来赢得我国出口二元边际扩张的双重"贸易优势"。

    2013年01期 No.62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23 ]
  • 我国出口产业转移中的贸易成本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分析

    刘晴;郑基超;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励体制在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中显得更为关键。

    2013年01期 No.62 52-5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企业间要素重配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吗?——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

    赖永剑;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2013年01期 No.62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8 ]
  • 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绩效评价:基于长三角、环渤海技术创新网络的三层次分析

    庞瑞芝;李鹏;李爽;张守庆;

    金融危机后随着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兴起,区域创新更多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绩效直接影响着区域创新资源能否有效整合并对产业发展形成支撑。本文从子体系、区域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区域网络的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入手,通过建立不同层面的创新能力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来深入剖析区域创新网络的绩效,并对环渤海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对比,由此揭示我国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3年01期 No.62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06 ]
  • 异质型外包的生产率效应

    姚博;魏玮;

    异质型外包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外包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途径的外包方式和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的外包环节对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承接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发包,材料外包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要显著大于服务外包,承接加工品与资本品生产工序的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承接初级品与零部件工序环节的外包,在融入全球化外商投资的溢出传递效应时,承接不同生产工序环节的制造业外包对生产率的整体提升效果仍为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发展异质型外包的差异化策略建议。

    2013年01期 No.62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1 ]
  • 基于制度视角的企业国际化速度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林治洪;陈岩;秦学志;

    本文运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速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制度因素(政府参与、外资参与和企业所属关系)对二者关系的一次调节作用;还验证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制度因素的二次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速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未考虑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时,政府参与和外资参与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企业隶属关系不显著;考虑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时,一方面,它削弱了政府参与、企业隶属关系对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对外资参与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二次调节作用则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尽管与传统发达经济体企业的渐进式国际化模式不同,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外资参与以及政府支持实现国际化,不断积累国际化经验,跨过"后来者劣势"门槛后,再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国际化。

    2013年01期 No.62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2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56 ]
  • 晋升激励、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的估计

    李勇刚;高波;许春招;

    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晋升激励和土地资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而且晋升激励对土地财政的作用程度大于土地财政对晋升激励的作用;(2)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原因;(3)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地区。

    2013年01期 No.62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3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181 ]
  • 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2013年01期 No.6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