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相对要素密度、生产率与企业比较优势

    吴敏;黄玖立;

    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2014年06期 No.7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6 ]
  • 资源禀赋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优势还是诅咒?

    战炤磊;

    资源禀赋型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受到资源禀赋的双重影响。资源禀赋既可能通过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需求优势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可能通过掩盖资源错配后果、弱化创新动力而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双向影响投射到理论演化层面,既有源远流长的禀赋优势理论,又有发人深省的资源诅咒假说。本文在梳理资源禀赋相关理论的演化基础上,厘清资源禀赋对于产业发展双向影响的基本机理,然后以植物油加工业为例,对资源禀赋对于资源禀赋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研究结论讨论有关政策建议,以期对资源禀赋优势论与诅咒论做出实证回应。

    2014年06期 No.73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88 ]
  • 财税政策下的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效应研究

    毛军;刘建民;

    本文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以政府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我国财税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阀值转换条件下,我国财税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即财政收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阀值转换特征;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实证结果揭示出财税政策在影响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升级上具有非均衡特征。

    2014年06期 No.73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163 ]
  •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理与路径

    余娟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层面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理及路径,得出如下结论及启示:中国工业行业1995~2010年间的出口技术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其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FDI资本要素的积累与进步。但随着这些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制和路径也发生了动态变化:2001年前,物质资本是影响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首要要素,但2001年以后,物质资本对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效应明显减弱,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且呈现出边际贡献动态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本要素培育和创新将会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2014年06期 No.73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21 ]
  • 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巫强;刘蓓;

    本文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的不同发放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定额补贴由于不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所以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它不如比率补贴有效。本文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接受的定额研发补贴对其创新产出,即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这些上市公司上期的技术进步和当期研发投入会正向显著增加其创新产出。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改变普遍使用的定额研发补贴方式,以比率研发补贴来代替定额研发补贴,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出。

    2014年06期 No.73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4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0 ] |[阅读次数:385 ]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员工收入?

    毛其淋;许家云;

    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种正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持续性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东道国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我们还尤其关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明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尽管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平均工资,但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后者的"生产率"效应部分地抵消了前者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而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能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

    2014年06期 No.73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32 ]
  • 外资进入的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杨振;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2014年06期 No.73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6 ]
  • 研发投入对生产率提升的滞后效应:来自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孔东民;庞立让;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在微观上估算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考察R&D与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R&D对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滞后效应,并且滞后效应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显著。第二,R&D不但未能提升当期生产率,甚至存在负效应。第三,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通过研发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边际影响,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研发对企业TFP产生的提升效应就越大。并且这种边际效应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有着清晰的政策含义,即在长期持续增进研发的同时,提升竞争与人力资本水平。

    2014年06期 No.73 69-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6 ] |[阅读次数:227 ]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张亚军;干春晖;郑若谷;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2014年06期 No.73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3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4 ] |[阅读次数:213 ]
  • 制造业区际关联与地区经济增长

    谢姗;张志强;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两步回归法,建立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制造业区际关联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可通过区际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赶超优势。该结论表明,增强区际前向关联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区际前向关联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文章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2014年06期 No.73 9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9 ]
  •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偏好与企业创新激励——基于转型期“大调解”机制政策效果的分析

    苗妙;魏建;

    面对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增加,我们必须思考转型期"大调解"机制的政策效果。基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偏好对企业创新激励这一独特视角,本文考察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处理和调解这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企业创新激励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方式的倾向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激励,同时这一影响因企业控制权性质和企业生命周期两方面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本文不仅从企业创新激励的角度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执法偏好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从法和经济学角度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激励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法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2014年06期 No.73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81 ]
  • 《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总目录

    <正>~~

    2014年06期 No.7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到本刊的稿件,正文不要显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表明

    2014年06期 No.7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