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

    李善同;李华香;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通过分析服务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集中率等指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追求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2)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包容性。(3)中国城市服务行业集聚性或均等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生产性服务业最具规模化和集聚化特征,集聚水平最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活性服务业的集聚度略低,且追随人口而布局。公共服务业呈现更加均等化趋势。(4)中国城市服务行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5)中国城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格局。

    2014年05期 No.7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二元经济——分析中国的不均等与增长趋势

    付才辉;

    本文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农村就业增长率,但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增长率,提高了城市初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对农民工就业增长率存在倒U型影响,对城市高级劳动力就业存在U型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增长放大了城市高级劳动力的工资增长率,但却削弱了初级劳动力对高级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驱动作用。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部门内部的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级劳动力工资的城乡差距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会逐步消失,人力资本增长会放大城市高级劳动力与农村初级劳动力工资差距而产业结构升级却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村部门的萎缩将使增长变小,初级劳动力驱动的增长将变小,但人力资本驱动的增长将变大。为缓和中国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与逐渐下滑的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和均等化以及户籍改革需要同时齐头并进。

    2014年05期 No.72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本土市场规模与地区生产率:对“市场范围”假说的实证检验

    冯伟;卞家涛;

    本文基于斯密的"市场范围"假说,结合我国1990~2011年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模型,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特别采用了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度,所得结论为:无论从总体样本还是分时段样本,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效率均难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而言,具有阶段性特征,即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主要来源于1998年以后的分段样本;同时对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建设备、对外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的回归,发现它们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会产生异质性的影响。最后,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4年05期 No.72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聚集经济、企业异质性会提高企业的绩效吗?——基于TFP和价格加成的视角

    张志强;

    聚集经济、企业异质性与企业的绩效紧密相连。本文通过构建整合的实证分析框架,以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了雅各布斯外部性、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竞争外部性与企业异质性的交互机制对于企业TFP、价格加成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马歇尔外部性、波特竞争外部性的贸易贴水对于TFP具有促进效应,雅各布斯外部性的贸易贴水对企业TFP则具有抑制效应,并且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差异显著;雅各布斯外部性、波特竞争外部性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而马歇尔外部性的贸易贴水效应提高了价格加成;不同规模的企业从聚集经济中获得的外部性也明显不同,中小规模企业的马歇尔外部性贸易贴水效应最高,雅各布斯外部性引致的贸易贴水效应则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2014年05期 No.72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路径与质量——以中国22个典型产业集群为例

    乔彬;吉琳;胡子龙;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和匹配。在探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机理和测度方法基础上,使用参数回归等方法,利用2004~2011年22个具有代表性的集群数据,研究了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路径与质量。结果表明:中国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质量整体上未达到最优的完全融合目标,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4年的间断平衡期,技术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与两者相互融合水平高于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路径;融合对集群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集群绩效可增长3.6%;融合对于集群资产负债率也具有一定作用,但对于集群可持续发展变量影响作用不显著。

    2014年05期 No.72 44-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0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 ]
  • 政府R&D补助方式如何影响企业R&D投入?——来自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张兴龙;沈坤荣;李萌;

    政府R&D补助是否一定促进企业R&D投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区分政府R&D补助方式作为切入点,从理论角度分析事前一次性R&D补助、补贴率方式R&D补助及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对企业R&D投入的不同影响;并使用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只有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显著促进了企业R&D投入,其余补助方式对企业R&D不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产权特征进行分组后,我们发现对于非国有样本,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都显著促进R&D投入;而对于国有样本,所有类型补助对公司R&D投入皆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政府应更多使用补贴率方式和事后奖励方式R&D补助;企业产权特征是政府补助时值得考虑的因素。

    2014年05期 No.72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7 ] |[阅读次数:0 ]
  • 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特征研究

    李平;季永宝;桑金琰;

    本文在垄断竞争框架下,首次推演出资本和劳动要素市场扭曲影响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进而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抑制了技术进步;进一步检验发现存在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促进技术进步的门槛区间;但跨过一定门槛后,要素扭曲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促进变为抑制。基于此,文章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4年05期 No.72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 ]
  • 企业异质性、中间品进口与出口绩效——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席艳乐;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贸易政策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5期 No.72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1 ]
  • 市场化改革同步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

    阎大颖;李磊;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各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互协调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机制,并通过创新性构造一个市场化同步性指数,以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市场化改革的同步性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呈上升、平稳,再加速上升的非线性关系;拓展性分析还发现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对市场化同步性更加敏感。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经济转型期,进一步协同推进市场化进程将更显著地促进企业加速提高生产率,为全面深化市场化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重要意义提供了新的微观依据。

    2014年05期 No.72 83-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官员更替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了吗?——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实证检验

    孙静晓;踪家峰;

    基于199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官员更替对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导致辖区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增加,市场绩效降低,国有企业更易受官员更替的影响,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强化了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文章还发现官员更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更易受官员更替的影响。研究表明官员更替产生的"翻烧饼"效应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地区,企业行为和绩效等效率的提高,需要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治理模式的完善。

    2014年05期 No.72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低碳模式下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利益演化研究

    童毛弟;童业冬;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愈加沉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普遍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赖技术改进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则要政府主导、金融先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本文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低碳模式下金融机构是否贷款与中小微企业是否守约的演化过程,进而提出了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改进策略。同时也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从而对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2014年05期 No.72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到本刊的稿件,正文不要显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表明作者身份的内容,上述内容请在正文之外另纸单独打印。反映作者身份的上述内容,请作者务

    2014年05期 No.7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