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盈盈;盛斌;
从增加值视角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以及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的两个测度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新指标。利用上述指标,测算了1995—2009年40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整体以及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并研究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以及国内生产技术水平。(2)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影响依次减弱,而对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依次加强。(3)生产性服务离岸外包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对发达国家没有显著影响。
2018年04期 No.95 1-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50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0 ] - 李金凯;张同斌;
基于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生产率指数,并结合面板分位数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FDI对城市生产率的分层影响及其在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不同区制下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FDI提高了处于低、中分位点处的城市生产率,且随着模仿风险和成本的上升,FDI对高分位点处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对于生产率水平位于低分位和中分位的城市,只有当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达到一定阈值时,FDI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表明FDI仍是生产率较低和中等城市的主要创新驱动要素之一,且适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是将外部知识内生化的重要前提。
2018年04期 No.95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曹平;王桂军;
以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基于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显著地提高被扶持企业以新产品为表征的创新能力,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多种稳健性测试。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只能通过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创新能力,财政补贴这一直接干预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此外,还基于生存分析法研究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明显地延长企业的创新生存时间。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研究,而且给予了政府部门重要的政策启示,为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2018年04期 No.95 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4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4 ] |[阅读次数:3 ] - 吴飞飞;张先锋;
通过构建总体制度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两个指标来综合衡量本地制度环境,实证分析本地制度环境对异质性企业对外出口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本地制度环境优化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对外出口,本地制度环境建设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生动力源泉;异质性企业出口对于本地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现代制造业企业以及我国东部企业的对外出口行为对良好的本地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更大,本地制度环境建设可以成为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驱动力。基于此,还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制度红利。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本地制度环境、稳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参考,还可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定路径参考。
2018年04期 No.95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罗能生;李建明;
从产业空间布局视角出发,将反映城市间交通联系的运输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采用地级城市AOD和AQI两套雾霾数据,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互动对雾霾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交通因素后,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显著地产生了雾霾污染的区域传输效应,多样化集聚作用不明显;(2)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加大交通运输压力引起的雾霾区域传输效应对大中小城市均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仅对中小城市作用显著,而对大城市表现出促进减排的负向溢出效应;(3)产业集聚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产生的区域传输效应存在有效边界和最强作用区间。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城市差异化产业空间布局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18年04期 No.95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2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强;
排污费作为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基于公共经济税收负担理论和实证产业组织研究框架,提出了企业排污费征收价格传递效应和污染费负担的实证研究框架,以中国重点监控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污染费征收的企业负担。研究结论认为,重点监控企业污染费对多产品企业边际成本、价格和价格加成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提高了企业边际成本和价格,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这一效应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污染费征收具有边际成本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存在污染费负担的转嫁机制,在垄断竞争行业尤为明显。过高的污染费转嫁直接影响到这些重点监控企业的经营绩效。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国环境规制政策组合的对策建议。
2018年04期 No.95 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豆建民;崔书会;
分析了市场一体化对污染产业转移影响的贸易创造与生产替代效应,以及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效应,前者通过增加进口贸易量对本地生产的替代,导致其污染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后者通过要素成本差异与集聚引力的对比变化,引起污染产业扩散及其所占比重下降。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国内市场一体化等因素是否促进了污染产业转移。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区域污染产业比重。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重污染产业比重,对中西部地区重污染产业比重的影响则不显著。
2018年04期 No.95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孙少勤;娄曼;
使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次之,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小,但后两者的差异较小;(3)从不同贸易方式角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以上促进作用在一般贸易中强于加工贸易,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这种促进作用在加工贸易方式下更强。
2018年04期 No.95 8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姜青克;戴一鑫;郑玉;
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经合组织数据库,测算了进口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1995—2009年27国家14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外国研发资本通过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间中间品对生产率有显著积极影响,而行业内中间品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来自中国的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主要集中在低研发行业,高研发行业并不显著。对比美国,它所输出的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对其他国家的生产率有重大影响,包括高研发行业和低研发行业,尤其是前者。第三,中国的研发溢出更多是通过一次性的直接中间品的出口对世界产生影响,美国不仅通过直接中间品,还通过间接中间品的输出在更长的生产链上对世界产生影响。
2018年04期 No.95 9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 ] - 陈林;李康萍;
2016年《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政策实施时间较短,依托一个类似于"反事实框架",对一直存在行政性垄断的政策绩效进行定量研究,从而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效应。基于资源错配的视角,构建了包含部门摩擦的多部门生产函数模型,从而量化资源错配与经济结构变化间的关系。然后,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源错配的影响,并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实证分析其与行政性垄断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行业存在总体上的资源错配,行业的资本错配以及行业内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是导致总体资源错配的主要原因。工业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与其资源错配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也就是说,《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以通过规制行政性垄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
2018年04期 No.95 11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正>一、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到本刊的稿件,正文不要显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表明作者身份的内容,上述内容请在正文之外另纸单独打印。反映作者身份的上述内容,请作者务
2018年04期 No.95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