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 城市创新行为、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

    杨小东;冉启英;张晋宁;

    财政分权体制下城市创新行为是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忽视了这个因素。首先分析了城市创新行为和财政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机理,然后基于2005—2016年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地理邻接矩阵、经济地理矩阵,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创新水平、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全局效应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环境污染在空间全局上呈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和"空间溢出"效应。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对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行为的干预抑制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创新极、不同时空节点、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下的城市创新水平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城市创新行为和财政分权支出结构,促进中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边际经验支持。

    2020年03期 No.106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2 ]
  • 土地要素错配如何影响中国的城市创新创业质量——来自地级市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毛文峰;陆军;

    土地要素配置对于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已成为面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重要议题。以覆盖全行业、全规模企业大数据构建的创新创业指数来衡量城市创新创业质量,实证考察了土地要素错配对城市创新创业质量的影响,并重点对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检验识别。研究发现,土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创业质量,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进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一个城市新增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的粗放型土地出让面积占比越大,往往其创新创业质量越低,该影响在中西部区域的中小城市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分析表明,研发投入挤出效应、信贷融资约束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抑制效应和集聚经济稀释效应是土地要素错配影响城市创新创业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抑制效应起着主导作用。结论为加快推进土地要素渐进式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持续释放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支持。

    2020年03期 No.106 17-2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6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8 ] |[阅读次数:1 ]
  •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了吗?

    李建明;王丹丹;刘运材;

    基于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的差异性影响,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与连续双重差分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实证检验了高速铁路开通以及城市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重要性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发现:(1)高速铁路开通总体上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比外围城市,在网络联系广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中,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2)高速铁路开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高速铁路开通年份的不同表现出差异性。(3)高速铁路开通对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化"方向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中表现出异质性,呈现随城市规模增大收益递增的特征。研究结论对于推进高铁经济协同发展、构建互补性产业网络、协调城市间产业分工以及促进区域共同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3期 No.106 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3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企业选址——兼论“污染避难所效应”和“要素禀赋假说”

    张彩云;苏丹妮;

    为从宏观层面上明晰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在企业选址中扮演的角色,首先从理论上对比"污染避难所效应"和"要素禀赋假说"两种理论,提出了一个有待验证的假说。此后,以中国2003—2007年255个城市作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验证了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对企业选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选址,从比较优势框架来看,环境规制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均是企业选址的动因;第二,环境规制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结构间接影响企业选址,这一机制表现为环境规制使得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选址;第三,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对发达地区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和民营企业选址的影响较为显著。以上三个结论不仅突出了环境因素在企业选址中的作用,而且反映了不同类型企业所受影响存在差异,对如何运用环境、劳动力等要素来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现实启发。

    2020年03期 No.106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 ]
  • 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吴尧;沈坤荣;

    在当前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的现状下,如何协调企业负债融资结构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需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以中国2007—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专利产出、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当企业负债水平较低时,企业增加负债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规模的增长,当企业负债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企业继续增加负债则对企业创新规模产生抑制作用,而企业创新效率则随着企业负债水平的增长逐步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结构对企业创新规模与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因专利类型、区域发展水平、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规模与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为当前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科学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0年03期 No.106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4 ] |[阅读次数:1 ]
  • 如何优化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基于工资激励效应的分析

    谢臻;卜伟;

    以劳动者受到的工资激励为视角,研究如何优化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首先,将当前的产业集聚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专业化集聚、劳动力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高技术产业总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和专业化集聚程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存在负向的"工资激励效应",即专业化集聚会通过增加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进而对创新效率造成负面影响;(3)如果采取措施消除"工资激励效应"的不利影响,则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增强、抑制作用会减弱,即专业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整体作用效果将得以优化;(4)对于国有产权比重较低的高技术细分产业来说,其专业化集聚产生的"工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合理控制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规模,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集聚模式的转型升级,以及采取差异化的高技术细分产业发展策略等。

    2020年03期 No.106 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投资网络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中国风投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徐研;刘迪;

    利用CVSource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以2009—2018年间所有在创业板上市并且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能否依托其所拥有的网络信息传导渠道,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其中的原因为,占据网络优势位置的风投会持续地提升其知识基础,也就可以更准确地认知、评价并整合外部新知识,从而更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为被投资中小企业带来创新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与风投网络相联系的其他企业的平均创新水平正向调节了风险投资网络中心度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联合投资行为使风险投资网络的上述影响不再显著;随着风投退出,风险投资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逐步消失。研究拓展了对我国风投行业的网络特性的认识,也从社会网络视角,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2020年03期 No.106 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 ]
  • 所有制差异下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度与企业动态资源误置——基于生产率分布的微观考察

    汪洋;

    基于一个包含空间集聚因素的资源误置模型,利用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从资源误置角度构建生产率分解模型,实证考察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地理集中会加大生产率离散程度。在所有制差异下,外资比重的提高不利于缓解生产率的离散,从而加剧了资源误置。第二,制造业地理集中对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呈现"U"型非线性特征,且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差异。第三,微观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地理集中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对企业退出的阻碍。第四,从行业角度来看,制造业地理集中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从区域角度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地理集中对TFP增长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在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却产生了促进作用。上述结论为解读产业地理集中如何影响生产率分布以及如何改善资源误置提供了相应的微观解释,对于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2020年03期 No.106 10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房价上涨、建筑业扩张与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城市数据的实证

    杨君;刘瑶;蒋墨冰;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房价上涨对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并基于建筑业扩张的视角分析了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抑制了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在更换解释变量和工具变量之后,该结果依然稳健。分区域和城市规模的分析显示,上述抑制效应仅在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既降低了制造业就业和资本存量的绝对规模,也降低了制造业相对建筑业的就业规模和资本存量规模,由此产生的挤出效应恶化了制造业用工和投资问题,进而导致了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下降;房价上涨还通过资源错配和减少技术创新导致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下降。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从建筑业扩张的角度深入理解房价上涨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还有助于探寻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进而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政策的构建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No.106 11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机器人能否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机制与事实

    李磊;徐大策;

    借助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匹配而得的企业层面综合数据库,分析了机器人的使用对我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量的增加会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没有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相比,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劳动生产率高7.45%。变换衡量指标和计量方法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非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机器人均能显著提升其劳动生产率,另外,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使用机器人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此外,研究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产出渠道和劳动力渠道。最后,分析了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水平溢出效应。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拉动作用举足轻重,我国应抓住机遇,提高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利用率,全面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2020年03期 No.106 12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4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2 ] |[阅读次数:1 ]
  • 投稿须知

    <正>一、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到本刊的稿件,正文不要显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表明作者身份的内容,上述内容请在正文之外另纸单独打印。反映作者身份的上述内容,请作者务必书写清楚、准确,本刊将据此建立作者档案。

    2020年03期 No.106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